小学教育
如何让爸妈的“你快学”变成孩子的“我要学”
发布时间:2020-11-12 11:19:16 来源: 作者: 编辑: 关注度:14734
同样的环境和机制,为什么有的人不断超越自我,成就辉煌;有的人却原地踏步,甚至退化被淘汰? 有一条流传甚广的句子: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乃压力,从内破壳曰成长。 比如:同在一起上班的同事,每天上班的工作都一样,做该做的事,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但下班后,有内驱力的人在阅读、写作、参加培训班听课。而没有内驱力的人在追剧、玩手游、泡吧、撸串、刷朋友圈、刷微博。 内驱力可以使人们对获得有价值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不是让他们为各种外来的奖励所左右。认知内驱力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互惠的,它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的成果又会转而增强内驱力。那么如何提高人的内驱力呢? 村上春树有句名言:“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孩子的内驱力也是一样的,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增加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不是通过外驱力,非孩子本身的内在力量去学习,掌握知识,比如家长的胁迫、诱惑、条件的要求、催促,又或者老师的要求等等。 不断激发孩子的内在力量,因为努力学习掌握了一些知识,通过这些知识获得了一些新的收获,比如《开学第一课》中通过科学试验研究出无壳孵化小鸡,如果小朋友们亲手制作,并能成功看到小鸡的诞生,那么这群小朋友就会对科学试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亲手完成这样伟大的试验,并通过他们的双手诞生出一条生命,是多有意义的事呀,这样的成就感就会产生内驱力,从内在激发潜力,让孩子们越学越感兴趣,再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引导、支持,慢慢走上人生的新道路。 发现“内驱力”先来说说我们应该先从哪些小事下手....
在孩子小的时候的确会有学习的欲望(也就是内驱力),孩子作为一个从无到有的生命,是与生俱来自带着巨大的好奇的、天然的对于学习和成长的热情的。比如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摸索与研究,那么为什么后来随着学习的开始,很多孩子对于学习的内驱力逐渐的减弱呢? 这恐怕和孩子所获得的奖励有关,或者说鼓励有关。在持续的探索过程中,我们的家长由于害怕孩子的安全或者基于应付了事的态度确实在大大打击孩子的探索欲望。比如“不停地催促,不要在那里浪费时间,快快快;这件事,我帮你做了” 而其实我们应该做的是鼓励,鼓励孩子多想,多寻找自己的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事情。 而在孩子小的时候,特别是小学之前,孩子对于未来的期待并没有那么强烈,对于世界的探索,必须我们家长以一定的奖励以激励,没有比客观的奖励给他们带来的激励更有效,当然奖励包括物质的、精神的。
首先,帮孩子把目标整理出来,并帮助孩子分解目标,帮助他设计合理的目标。(目标要清晰的、具体的、可衡量的) 其次,强化。强化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正向的心理体验:努力--成功, 让孩子在一次次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功的过程,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自身的力量,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达到目标的成就感,从而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
1、创造适合学习的空间环境。何为适合学习的空间环境,最主要的就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和老师必须也是终身学习者。 2、给孩子一个充满信任的人设,给孩子一个,你可以做到的积极人设,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内驱力促使他有更积极的表现。最著名的莫过于罗森塔尔效应。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一些课程让孩子寻找到进步的乐趣,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一、奖励阶段
虽然内驱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领,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却选择忽视,同时孩子的内驱力需要奖励。
二、目标引领阶段
在小学之后,不断的通过树立“榜样”的作用,引导孩子给自己设定目标。有了需要和落差,就会产生驱动力,但是如何转化为内去了,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帮助孩子给自己设定目标。
三、其他辅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