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能力的三个关键点
1. 把握对话主题
即知道跟人说的是什么,能够跟随所说的话题展开谈话,或是能够在谈话开始时或过程中引发新的话题;
2. 了解对话对象
即知道依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及方法。这样的娃通常表现出一种高情商的风范。
比如,知道妈妈比较严,想玩iPad从来都是找爸爸;故意把不想吃的菜扔地上,妈妈刚想发脾气他这边来一句“我知道妈妈不是真的生气…”说话出彩的娃情商也低不了,能依据说话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就是直接体现;
3. 感知对话情境
即知道什么场合下怎么说。很多时候,同样的话,在公众场合说和在私底下说是不一样的。
回到刚才的问题上,孩子之所以跟家里人说话好好的,面对外人不太愿意说,就是因为谈话对象不同,孩子的内心感觉和状态也不一样。
他需要适应对方的风格,采用合适的谈话策略,这些都会带来全新的挑战。如果他还没有准备好,很可能选择先观望一段时间,而不是主动开口。
“对话”能力发展的各个阶段
12-24个月 在现实生活中感知对话的基本形态
24-36个月 了解学习对话的基本规范,如轮流发言、不打断别人等
36-60个月 模仿不同情境下的对话,发展对话的基本能力
60-72个月 根据不同的主题、对象、情境等想象对话
“对话”能力的培养
虽然对话能力更多是在生活中随着孩子和别人进行对话而发展,但是,“对话”毕竟是一种后天发展的能力,如果能通过一些专门的谈话活动或游戏进行训练自然会更好。
1. 通过问答式的儿歌或对话比较丰富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对话”的基本形式。
2. 借助图画书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对话,学习不同情境下人物的对话;
3. 和孩子一起玩“配音”游戏。比如给影片配音、给故事中的人物对话配音等。
4. 在家庭中进行“情境对话想象”的游戏,即创设或想象某个情境,父母和孩子扮演情境中不同的人物角色,想象并开展人物之间的对话。
“你在干嘛呀?”
“我在洗车。站远一点,小心水溅你身上哦!”
5. 在日常生活中多带孩子接触各种生活情境和各类人群,增加谈话机会。比如超市购物和收银员的对话,在餐厅和服务员的对话等。同时,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跟别人说话时轮流发言、别人说完了再接话、不轻易打断别人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基本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