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如何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家长自己做到这三点!家长真该好好听听! 小学生作文《孤独》火了,老师满分评论直呼:天才!看哭了! 今天,致敬护士! 致考生:请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13年了,汶川地震中幸存的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子女手机依赖受父母影响大、补课对学业成绩提高效果有限……这份报告揭示了几个令人吃... 2021高考倒计时!这些事情,江西考生要了解 当你老了--母亲节献给天下所有母亲 期中考试后,儿子和母亲的经典对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如何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家长自己做到这三点!家长真该好好听听! 小学生作文《孤独》火了,老师满分评论直呼:天才!看哭了! 今天,致敬护士! 致考生:请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13年了,汶川地震中幸存的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子女手机依赖受父母影响大、补课对学业成绩提高效果有限……这份报告揭示了几个令人吃... 2021高考倒计时!这些事情,江西考生要了解 当你老了--母亲节献给天下所有母亲 期中考试后,儿子和母亲的经典对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小学教育
中国打击式教育,到底“打”掉了孩子的什么? 发布时间:2017-06-23 15:51:23  来源:网站   作者:蔡尖尖  编辑:一号乡镇-熊熊  关注度:209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有些父母常常有意无意地打击孩子,以为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激励孩子”,实际上打击教育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能够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父母把对于自己现状的不满和愤怒、焦虑和失败,投射到孩子的身上,甚至希望通过孩子来扭转自己的命运,是打击教育的深层心理原因。而真正的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来尊重,并且给予正确的保护和必要的限制,这样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坚强而自信的人。


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


1

1

1


小澈是好友的儿子,在他六七岁的时候,有次两家人一起在外面餐厅吃饭,他正在玩着有唐诗的小卡片,女儿因为从小喜欢认字,就从他手里拿两张读了一下上面的唐诗。


小澈很惊喜的说:


“妹妹好厉害啊,居然能全部读出来呢!”


这时候小澈的妈妈说了一句话:


“你看妹妹才两岁多就会看字读唐诗,你都上了一年级了,这么几首唐诗要背一个星期,太差劲了。”


话刚开头我就想打断,但已经来不及了,小澈眼里的光芒暗淡了,他怏怏不乐地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过一会又过来抢走了女儿手里的卡片,把她弄得大哭起来。


于是斥责声又响了起来:“这么不懂事,给妹妹玩一下怎么了!一点礼貌都没有!”


小澈眼里闪烁着委屈和愤怒的泪光,倔强地喊:“卡片是我的!”


我知道,他不是在乎这两张小卡片,是因为妈妈的话让他受伤了,但又没办法说出具体的感觉,不知道如何发泄情绪,只好做出攻击妹妹的行为,缓解自己的难堪和委屈。


我把他带到门外问他:“妈妈这样说让你很不高兴是吗?”他不说话,点点头。


“妈妈这样说不对,小澈在阿姨心中是很棒的,你也会很厉害的本领呀,对不对?”


可三言两语只能勉强安抚一下他的情绪,作用并不大,自此之后也许因为心里的隐隐抗拒,小澈都没有再来过我们家玩了。


1

2

1


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能够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孩子的心头。


微博有一网友讲述:初中时妈妈在KTV当众嘲笑打击她,让她感到无比羞辱,导致她至今都不愿开口唱歌。


然而这件在她心中留下很深刻印象的事,妈妈一开始却是否认,接着说不过是开个玩笑,当女儿表示让自己很受伤的时候,妈妈却指责她玻璃心。


孩子因为过往想声讨一番父母,不过是重回到那个委屈的时刻,替自己辩解一回,却发现还要再一次受伤——是你自己不够坚强,埋怨父母干什么。


孩子可能只是想得到一句“对不起,爸爸妈妈当时做得不够好,让你受伤”的类似句式,得以释怀,放下过去的委屈愤怒。然而左冲右突的情绪不但没有得以释放,又再次被填充,堵塞,回流。


这种感觉,光想想就让人难受得慌。


这条微博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并留下了一个个幼时或者直到现在依然被父母讽刺、嘲笑、打击、辱骂的故事,这一个个控诉后面,藏着多少人年少时暗暗流下的泪?



1

3

1


经常会看到一些新闻,很多孩子因为成年人眼里的“小事”就选择离家出走,吃安眠药,跳楼等,总是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过于娇生惯养,心理脆弱不过是因为经受的打击和挫折不够。


也经常有人说,原生家庭成为很多人逃避改变的借口,作为一个成年人,完全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去分辨事情的对错,重新选择自己的路,不能再这么玻璃心。


在这里首先得强调,“玻璃心”一词是不适于应用到亲子关系上面去的。


亲子关系是本体,而其他关系都是客体。客体关系不过都是亲子关系模式的各种延伸,父母就像滋养输送养分的树干一样,其他东西不过只是枝叶,所以来自父母的打击,与他人给孩子伤害的程度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式的打击教育谬误,需要我们的父母们意识到几个重要的问题。


blob.png


1

4

1

打击教育

是父母对自身的不满的焦虑投射


亲子关系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父母自身问题的自我投射。


父母把对于自己现状的不满和愤怒,焦虑和失败,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甚至希望通过孩子扭转自己的命运:


事业无成,就希望孩子读书好,贫困就会催生孩子多赚钱的寄望,社会关系受挫,就会希望孩子当公务员。


焦虑和挫败典型的投射,就是 “别人家孩子”,很多孩子会努力去达到这个标准,希望扭转父母对自己的种种否定,但一辈子都很难达成。


因为父母本身没得到改进,对外的投射就不会停止。


blob.png


1

5

1

孩子内心的坚强和力量来自真正的爱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童年常常是得到充足爱意的孩子,真正的爱,是把孩子当成了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来尊重,并且给予正确的保护和必要的限制。


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延伸、附属品,通常就会产生家庭暴力、溺爱、否定。


有些父母打击否定孩子的时候,还要说:“我是为你好”。


当伤害戴着爱的面具出场,就会让孩子们长大后,认为亲密关系应该是互相挑刺的交流模式,不会正确表达感情和需求,再使用这种错误的方式去“爱”别人。


很多励志故事的主角也许在物质上吃尽苦头,但他们的精神世界非常富足,背后通常有深爱他们的父母或是引导者,他们坚强和内心的力量,并不是来自于外界的挫折和苦头。


孩子的内心坚强和自信,是明白父母是无条件爱着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是明白在外跌到多少次,背后都有稳定的能量支援;而不是在外受伤,还要受到来自父母的双重夹击。


blob.png


1

6

1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打击与否定


打击否定孩子,并不是许多父母口头上“让你成长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鼓励和建议,帮助孩子跨越困难,而不是人为地设置挖苦嘲笑。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 ·德威克指出,一个人面对困难挫折时会有两种心态:


一种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天赋是固定的,一切的困难和挑战都是“对自己的测验”,如果通不过这个测试就说明自己的能力有问题,称为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


另一种则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不断提高加强的,他们喜欢失败,因为失败可以带给自己许多经验和教训,让自己得到成长。称为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


打击教育会让孩子成长为固定心态,拥有不了成长心态,同时还会分裂成为两个自我:


孩子会感觉父母爱的只是那个优秀的自己,而那个不好的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长大后,一旦做不到某些设定的标准,就会开始厌弃自己。


深度输送爱的链接,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坚强,请你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爱孩子,这份爱和这份接纳会成为他人生路上最大的作战盾牌。


分享到: 更多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红盾标志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在线投稿 | 后台管理 | 万创短信 |
江西省手机家长学校 学服通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43568号-2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康宁街25号1幢261室
浙公网安备33010502011850  |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