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期末考试还有半个月,不少家长已经开始焦虑:
怎么让孩子考出好成绩呢?
除了陪伴外,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指导,更多是话语上的。
《荀子·荣辱》中写道: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期末考前,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以下教育孩子的“毒句”与“金句”,各位父母一定要谨慎使用。
四大“毒句”
越是临近考试,孩子就越浮躁,不管家长怎么说也不听。
天天督促他抓紧复习,一天能说八百遍,可孩子不仅完全不着急,还十分不耐烦。
孩子的态度问题,其实源于父母。
考试来临,孩子本身就有不小的压力,会比平时更敏感。
而父母不得当的说话方式,不仅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还有可能伤害孩子敏感的心灵。
1、“都复习好了吗?”
很多家长喜欢在孩子考试前问“复习得怎样”,一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复习进度,而是为了提醒孩子用心复习。
可孩子不是这么想的。
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相信自己真的复习的,所以一再质问、怀疑自己。
同时也是在施加压力,让孩子更加紧张、焦虑,担心真的没考好,让父母失望。
2、“你怎么这么笨?”
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很多家长会被气到崩溃,难听的话往往脱口而出。
正因为对孩子期待太高,又恨铁不成钢,所以常常责怪孩子不用功,甚至骂孩子笨。
但其实孩子也很难过,因为觉得自己被父母否定了,以为自己真的很没用。
3、“平时就知道玩,现在才来着急有什么用。”
家长常常抱怨孩子平时不用功,临急抱佛脚,用意是好的,可一旦用错语气,就会变成抱怨、嘲讽。
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只会觉得父母在恶意打击自己,说风凉话,因而一肚子怨气。
4、“你只管学习,其他的都不用管。”
为了让孩子更专心地学习,很多家长恨不得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除了学习外,什么事情都不用管。
可这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更讨厌学习,没有孩子喜欢一天到晚都对着课本。
积极的话语能给孩子带来学习的动力,消极的话语只会打击孩子的信心与积极性。
我们都要做个善于欣赏与肯定孩子的父母,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更需要的是正能量的引导。
四大“金句”
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的主编,给广大家长分享了三句话:
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
抱怨其实是诅咒。
父母开始转念,孩子就开始转变。
考试前,家长不焦虑、不紧张、不步步紧逼,孩子自然会不焦虑、不紧张、学得更轻松自在。
总的来说,父母不焦虑,孩子出成绩,哪怕学渣也能变身为学霸。
期末考试临近,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这么对孩子说:
1、“我知道你学习的用功和辛苦。”
《接纳力》中写道:孩子天生很愿意取悦于父母,愿意往父母认同的方向发展。
孩子需要被看到。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努力学习、认真复习的样子都被父母看在眼里,并且得到了肯定。
在父母的注目之下,孩子愿意表现出更优秀的自己,学得更加用功。
2、“放轻松,平时当考试,考试当平时。”
考试前,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被施加压力,而是释放压力。
再优秀的孩子,也希望父母能告诉他们,考试并不可怕,只要用功了,问心无愧就行。
父母要学会帮助孩子减压,正视考试,陪伴孩子复习,调整好孩子的状态,争取以最平和的心态,考出最理想的成绩。
3、“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经常被夸“你真棒”的孩子和总被批评“你真笨”的孩子,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赞赏,被鼓励,得到鼓励与表扬的孩子,往往比受到批评的孩子更出色。
认可与称赞会使孩子产生追求成就的热情,在考试前,我们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4、“考试很重要,但进步的姿态更重要。”
父母是孩子最依赖的人,也是最关注孩子成绩的人。所以父母看待成绩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看待成绩、看待学习的态度。
过于看重成绩的家长,会给孩子传达一种错误的价值观,仿佛只有考出高分才值得肯定。
不是的,一定要告诉孩子,成绩只是一种数据,进步的姿态才能说明态度。
我们不求考高分,只要有进步就足够了;
我们不求拿第一,比起自己进步了就行。
拥有上进心,保持进步的姿态,才是一个孩子最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