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和一个做班主任的朋友小聚,这位朋友今年刚刚接手了一个升学上来的新班级。开学一月有余,学校组织了第一次月考,并通过手机软件的形式查询成绩,成绩出来后一时间信息多的让她应接不暇,全都是家长发来的信息:“老师孩子语文成绩不太好怎么办?”“孩子这次成绩怎么这么差?”“孩子在年段排名如何?”
看着这些超级重视成绩的家长,朋友是既无奈又理解,家长对于孩子成绩的重视是人之常情,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是这样的关注对于孩子真的好吗?
很多家长不仅会询问老师关于孩子成绩方面的情况,也会不断的在向孩子施压,看到孩子成绩差的科目,不努力、不认真、不学习的标签可能就牢牢贴在孩子的身上。家长这样的教育就是负面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颇大。
其实就这个时候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月考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因为孩子刚进入新的学习环境,还没有很好的稳定下来,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更需要关心一下孩子在学习上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孩子的心理状态是否良好?孩子是否适应了学校的新生活?这种关心孩子而非关心成绩的做法,或许才能带给孩子更大的能量,这才是我们需要给予孩子的正向教育。
当我们用负向教育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时候,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首先,我们会不自觉得引发我们的担心和焦虑,从而引发我们对孩子未来的担心焦虑。孩子现在成绩不好怎么考上一个好大学啊,没有一个好大学又怎么找到一个好工作……这种连锁式的推理不断冲击着父母内心的不安。于是乎我们不自觉得陷入悲观之中又无法自拔,如果我们认识不到我们负向的教育会给我们带来这样的陷阱,我们就没有办法从中抽身,看到自己教育的错误和思维的陷阱。
其次,我们会对自己产生悲观。我们用负面的教育吼了孩子多少遍,但孩子一句话都听不进去,这样一遍遍的管教得到的似乎是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抵触和对抗。于是我们可能对自己的产生了怀疑,对孩子产生了失望,反正都教育不了了,那就这样不管了,但是心中难免是五味杂陈,哪里是不想教育,是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确正向的教育。而教育效果的不足可能就是我们的教育方法是负向的教育。
最后,孩子也会对自己失去价值感。我们的负向教育在语言上并不是平和的,在态度上可能是强横的,我们的行为是在不断打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的。当孩子内心的这种自我价值感被冲击的时候,又怎么会有勇气和力量再一次展现自己。孩子会为了所谓的正确,可能宁愿待在自己内心的方寸之地,那是他最后的价值感来源!
那为什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习惯使用的是负面教育的方式呢?
原因可能来源于我们的原生家庭。
你是否还记得当你做错事情的时候,你的爸妈是怎么处理的呢?
你是否还记得当你考好的时候,你父母是不是来了一句不要骄傲?
你是否还记得当他们情绪不好的时候,会不会对着你大吼大叫?
原来我们现在对孩子很多的负面教育都来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留下的痕迹。
当我们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时,父母的处理就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样本,于是我们在一次次这样的学习中学会了这种负面教育的方式,我们的心态,我们的情绪,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都在延续着原始家庭的形式。
如果我们不发生改变,我们的孩子在以后对待他孩子的时候,也只会延续负面教育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不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了嘛!
其次是我们育儿素养的不足。
很多家长都面临着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困扰中,有些采用强制的手段没收孩子的手机;有些采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协商;有些则是严厉批评孩子甚至还会动手。
所以面对同一个问题家长们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有些方法可能在短期有用,有些则没有效果。
因此要达到一定的效果就需要我们使用合适的方法,针对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原因对症下药,不断的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和状态,才能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孩子,这就是家长需要具备的育儿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