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习主席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后疫情时代,习总书记以小见大,深切关注民生问题,实为百姓之福。作为老百姓我们也必须响应号召,从我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为了更好地认识问题,加强自身管理,我们需要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孩子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问题一:为什么会浪费粮食?
如今为什么会产生食物的浪费呢?说到底还是物质极大丰富了。对比当年三年自然灾害的情景,现在我们的生活的幸福指数简直高到爆表。建国初期人民的生活水平程度不高,食物的种类也不丰富,人们也懂得勤俭节约。计划经济时期,吃的、用的都是凭票供应,上至老人下至孩子都节省粮食,绝不铺张浪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腾飞,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绝大部分地区不会产生食物不足的问题。
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无可厚非,但食物上造成浪费的情况也是比比皆是。在婚庆喜宴上,讲派头排场的同时,餐桌上造成大量的饭菜残余。平时也因为食物选择多了,嘴也叼了,学生在学校吃饭,会嫌饭菜不合口味,浪费粮食。物质的丰富,导致食物的多样化,但是胃只有一个,浪费现象也就自然而然发生了。
问题二:粮食浪费会带来些什么问题?
以前小时候,吃饭如果留下剩饭,肯定是要被长辈教育的,大人们说:“山区里的孩子吃饭都揭不开锅,你还在这里挑食不好好吃饭。”小孩子通常拗不过大人,总会再扒两口饭,省的皮肉受苦。但小小的脑瓜里也会想,我吃饭浪费些食材,和山区里的孩子有什么关系?我浪费会让他们少吃吗?
仔细思考,其实还是有关系的。粮食的产量基本上是定值,穷苦而又贫瘠的地方自然是没有财力去购买那些粮食,也没有条件出产这么多粮食。浪费的粮食,也许可以让那些山区的孩子多吃一块肉,多吃一口菜。因此即使是在物质的极大丰富后,我国贫富差距仍然存在,是导致食物浪费的原因。浪费粮食就是资源上的浪费,是不可取的。
当然,现在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强了,享受相应的劳动成果也是应该的。我们也不提倡降低自己的欲望,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而是提倡在保证自己生活水平的同时,有意识地节约粮食,节约的美德适用于任何阶层。
少年人始终是国家之栋梁,那么老师、家长应该怎样培养他们节约粮食呢?
一、树立集体意识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光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当今社会,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人的身份只是人际网络的一个点,我们的生活谁都离不开谁。不管是哪个领域,都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个人发展的同时,也是在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的GDP做出贡献,为人类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在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了解集体的意义,树立集体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温暖集体的包围下,会变成更好的自己。
二、培养饮食习惯
1、不挑食
现在有很多孩子挑食偏食,长此以往会造成营养不良、长不高、肥胖等现象。饮食是门学问,蔬菜与荤菜都有营养,二者不可偏废,尤其是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一定要保证充分的营养摄入,促进人体的健康成长。不挑食的习惯必须由家长从小教育,教师在学校督促。大学以外学段的学生,学校饭菜的选择不多,因此不挑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食物浪费的问题。
2、量力而行
我们在饭店就餐时,往往会因为点了太多的事物,而造成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家长可以以身作则,在点菜时考虑吃饭时的人数,选择性地点菜。如果饭菜觉得不够,可以再点一些,这样就改善了浪费的问题。这种节省粮食、节约金钱的好习惯是要好好教育孩子的,促使他们形成节省粮食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