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观念的一致性
今天早上跟大家分享的是教育与一致性的问题。教育的一致性分三种,一是夫妻之间双方教育一致性的问题。二是父母跟老人之间观念不一致的这种教育咨询的问题。三是家庭规则跟社会上的教育一致性的问题,就是父母观念跟老师教育观念一致性的问题。孩子在7岁之前,他的主要精力是接纳。那么也就是说他身边环境给他什么样的价值,他就会吸收什么价值。出现这种教育不一致的现象,如父母的教育观念不一致,那么孩子就会出现规则上的紊乱,相反则有利于孩子的规则的建立。 对于父母教育一致性的问题,现在信息很泛滥。每个父亲或者母亲都接受很多育儿方面的信息。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使命,他们没有统一的或者成功的教育方法可以复制。那么在父母之间观念不一致的时候,最好听谁的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是这样建议的,看父母双方家庭在同性别的孩子中,大家最欣赏哪一个。比如男孩,那么父亲的家族中男孩成功或者大家欣赏的多一些,就以父亲为主;反之则以母亲为主。 在父母的教育观念与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老人的教育观念出现冲突的时候,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还是以父母的教育观念为主。因为父母跟社会更近一些,父母看社会未来更近一些,孩子毕竟代表的是未来。那么家庭教育跟社会的主流教育也就是父母的观念跟老师的观念出现的时候,那么父母就要觉察,我们想把孩子带向哪里。在主流的社会中,他们的教育观念没有对与错,但是我们想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大家自己去做选择。 孩子的周遭环境教育观念,如果能达到高度一致。那么更有利于孩子建立相同的规则,内化他内心的力量。如果不一致,孩子的矛盾性或者找不到规则的安全边界就更明显。那作为父母在这几种观念中如何来做取舍,那是每一个家长自己要面对挑战的问题。 总结:教育观念如果能达到高度一致,有利于孩子建立相同的规则,内化成他内心的力量。